海事案件背後的隱形殺手(一)
聖誕節過後接著就是"跨年",才跨過去又緊接著"農曆春節",這個時候談"海事安全"真有點煞風景.就當作是實質上祝福大家"平安"的小小賀禮吧!
船舶擱淺,碰撞碼頭,船碰船...等等海事事故中,部分的原因是"失去動力",也就是"主機失靈"或是"發電機故障".根據船東互保協會的統計,以上兩個原因的肇事比例雖然只佔7%,但是所造成事故之賠償額度卻十分驚人.數年前德國Happa-Lloyd旗下五萬噸貨櫃船Hamburg Express在進高雄二港時倒車不來,以滑行之餘速碰上#72碼頭,據說岸上的修理費就是12億台幣.
當時油價仍處高峰期,海上行駛用的重柴油與港內操縱時用的輕柴油差價頗大,所以船公司多有指示船長盡量晚一點換油.也就是說領港登輪後,雖然"已經換油",但是整個系統中仍留有重油,且因港速之轉速比海速要慢,所以更是去化不易.
這些留在主機運轉系統中,粘度極高,含硫又重的重柴油,在正倒俥頻繁,慢俥運轉航行的情況之下,倒車不來也就是正常了,只能說是"因小失大"的案例.目前因空氣污染的規定,均要求於船舶排煙管處裝有二氧化硫%的偵測裝置,所以換油也不是隨便說說寫寫就能算數.